棉包根

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本文将介绍“棉包根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中药材的魅力所在。

名称

棉包根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对叶莲、对牙草、铁菱角、马鞭草、败毒草、鸡骨草、大钓鱼竿、乌鸡腿、蜈蚣草、水槟榔、水柳、棉包根、哮喘药、千屈菜

出处

《救荒本草》 出自《救荒本草》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,茎呈方柱状,灰绿色至黄绿色,直径1-2mm,有分枝,质硬易折断,断面边缘纤维状,中空。叶片灰绿色,质脆,多皱缩破碎,完整叶对生或3片轮生,叶片狭披针形,全缘,无柄。顶端具穗状花序,花两性,每2-3朵小化生于叶状苞片内,花萼灰绿色,筒状:花瓣紫色。蒴果椭圆形,全包于宿存花萼内。微臭,味微苦。

图片

中药材棉包根图片

药性

寒、无毒

味道

苦、甘

归经

肝、大肠

功效

清热、收敛、止血、止泻、凉血、收敛止血、清热解毒

应用举例

①治痢疾:千屈菜三至五钱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②治溃疡:千屈菜叶、向日葵盘,晒干,研末,先用蜂蜜搽患处,再用药末敷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用法

内服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研末敷。 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捣敷;或煎水洗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棉包根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6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