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珠花

中医资料合集,免费下载

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珍贵财富,凝聚了千百年来医学智慧的结晶。本文将介绍“宝珠花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探索其中的医学奥秘,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神奇之处。

名称

宝珠花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茶花、红茶花、曼阳罗树、宝珠山茶、宝珠花、一捻红、耐冬、山茶花

出处

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《百草镜》:山茶多种,惟宝珠入药。其花大红四瓣,大瓣之中,又生碎瓣极多,味涩,二三月采,阴干用之。若俱是大瓣千叶者,名洋茶,不入药,单瓣者,亦不入药。

来源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干燥花朵多不带子房,全体卷缩成块状或不规则形,长2~3.8厘米,宽1.8~3.5厘米,黄褐色至棕褐色,花萼背面密布灰白色细绒毛,有丝样光泽,花瓣5~7片,基部合生,上端倒卵形,先端微凹,具脉纹;雄蕊多数,2轮,外轮花丝连合成一体。质柔软,有香气,味甘淡。以干燥、色红、不霉、花蕾长大尚未开放者(称宝珠山茶)为佳。 性状鉴别 花蕾卵圆形,开放的花呈不规则扁盘状,盘径5-8cm。表面红色、黄棕色或棕褐色,萼片5片,棕红色,革质,背面密布灰白色绢丝样细绒毛;花瓣5-7或更多,上部卵圆形,先端微凹,下部色较深,基部连合成一体,纸质;雄蕊多数,2轮,外轮花丝连合成一体。气微,味甘。以色红、未开放者为佳。

图片

中药材宝珠花图片

药性

凉、平、无毒

味道

苦、辛、甘、涩

归经

肝、肺、大肠

功效

止血、凉血、散瘀、破血、收敛、补肝、消肿、缓肝、理肠、清肝火、消痈肿、润肺养阴、凉血止血

应用举例

①治吐血咳嗽:㈠宝珠山茶,瓦上焙黑色,调红砂糖,日服不拘多少。㈡宝珠山茶十朵,红花五钱,白芨一两,红枣四两。水煎一碗服之,渣再服,红枣不拘时亦取食之。(王玷桂《不药良方》)

②治赤痢:大红宝珠山茶花,阴干为末,加白糖拌匀,饭锅上蒸三、四次服。(《救生苦海》)

③治痔疮出血:宝珠山茶,研末冲服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④治乳头开花欲坠、疼痛异常:宝珠山茶,焙研为末,用麻油调搽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用法

2~3钱。外用适量,研末麻油调敷。 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研末。外用:研末麻油调敷。 内服:煎汤,5-10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研末麻油调涂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宝珠花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6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