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包

中医资料合集,免费下载

穴位知识的传承,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。本文主要介绍人体穴位大包穴的归属分类、操作方法、有哪些功效、解剖、具体位置图解和古代文献等相关知识。

穴位名称

大包

穴位别名

脾之大络

穴位编码

SP21

穴位分类

足太阴脾经

操作

斜刺或平刺0.5~0.8寸。

主治

胁痛,全身疼痛,四肢倦怠。

解剖

皮肤→皮下组织→前锯肌。浅层布有第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腹壁静脉的属支。深层有胸长神经的分支和胸背动、静脉的分支或属支。

穴位定位

第6肋间隙,当腋中线上(图6-2-6)。

大包穴位置图解

古代文献

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实则身尽痛,虚则百节尽皆纵。”

《甲乙经》:“大气不得息,息即胸胁中痛,实则其身尽寒,虚则百节尽纵,大包主之。”

出处

沈雪勇.经络腧穴学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6.8

以上内容就是人体穴位-大包穴的穴位图解及功效相关知识,相信大家已经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,本文内容摘自《经络腧穴学》,如有记录不全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0 分享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