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医药文化,是中医药学宝贵的遗产。本文将介绍“大臭牡丹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让大家全面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。
名称
大臭牡丹
类别
药材
别名
臭牡丹、矮桐子、臭茉莉、滇赪桐、乌药、大臭牡丹、滇赪桐、滇常山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 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; 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滇常山生云南府山中。丛生,高三、四尺,叶茎俱如木本。叶厚韧,面深绿,背淡青,茸茸如毛。夏秋间茎端开花,三葶并擢,一球数十朵,花如杯而有五尖瓣,翻卷内向,中擎圆珠,生青熟碧,盖花实并缀也。花厚劲,色紫红,微似单瓣红山
来源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性状
干燥茎叶,茎多切成斜片。老茎直径达1.5~2厘米,皮暗红色,具纵裂痕,皮孔不显:断面中心髓部较大,白色,木部微黄色。幼枝皮黄绿色,可见锈色毛茸;髓部直径达3毫米,外皮不易剥离,叶肾状卵形,被细茸毛,干燥后多皱缩卷曲。叶有臭气,味辛、微苦。以枝嫩、色绿者为佳。 性状鉴别 茎多切成斜片。老茎直径1.5-2cm,皮暗红色,具纵裂痕,皮孔不明显,断面木部微黄色髓部较大,白色;幼枝皮黄绿色,有锈色毛茸,外皮不易剥离,为面髓部直径红 3mm。叶对生,皱缩卷曲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,长4-14cm,宽4.5-12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或截形,全缘或略呈波状,或有疏锯齿,两面有短柔毛;叶柄密被短毛茸叶气臭,味辛、微苦。
图片

药性
温
味道
辛、苦
归经
肺、膀胱
功效
祛风、行气、利湿、利水、消肿、截疟、降压、活血、下气、降血压、消水肿、利小便、祛风止痛
应用举例
①治风湿性关节炎,腰腿痛,滇常山根一至二两。煎服。
②治高血压:滇常山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去渣,加米酒煮鸡蛋一个,内服。
③治痔疮,脱肛:滇常山叶煮水外洗。(选方出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用法
根:0.5~1两;叶外用适量,煎水洗患处。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 内服:煎汤,15-30g;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大臭牡丹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