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树花

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医药传统和智慧,是中医药学的珍贵宝藏。本文将介绍“灰树花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炮制方法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带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独特魅力。

名称

灰树花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灰树花

来源

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1.性状鉴别 子实体覆瓦状丛生,有柄或近无柄。菌盖扇形或匙形,宽2-7cm,厚1-2mm。表面灰褐色,较光滑,有时可见短茸毛;孔面白色至淡黄色,密生延生的菌管,管口近圆形至多角形。体轻,质脆,断面类白色,不平坦。气腥,味微甘。

2.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类白色或浅灰黄色。菌丝偶见分枝,壁薄,有横隔,无锁状联合,直径5.5-10μm。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,无色,光滑,直径3.5-6μm。

图片

中药材灰树花图片

炮制
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分成小片。60-80℃烘干或晒干。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
药性

味道

功效

补虚、益气健脾

用法

内服:煎汤,10-20g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灰树花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