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香子

中医资料合集,免费下载

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,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。本文将介绍“兰香子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为大家呈现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,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。

名称

兰香子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兰香子、光明子、光明子、罗勒子

出处

《嘉佑本草》 出自《嘉佑本草》。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干燥小坚果呈卵形,长约2毫米,基部有果柄痕迹;表面灰棕色至黑色,微带光泽,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。质坚硬,横切面呈三角形,子叶肥厚,乳白色,富油质。气弱,味淡,含口中有滑润感;浸水中,膨胀后,外表有1层白色粘液质。以颗粒饱满、无泥沙者为佳。 性状鉴别 小坚果卵形,长约2mm,基部具果柄痕,表面灰棕色至黑色,微带光泽,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。质坚硬。横切面呈三角形,子叶肥厚,乳白色,富油质。气弱,味淡,有粘液感;浸水中果实膨胀,表面产生白色粘液质层。

以颗粒饱满者为佳。

图片

中药材兰香子图片

药性

凉、平

味道

辛、甘

功效

清热、祛翳、明目

应用举例

①治目昏浮翳:兰香子每用七个。睡时水煎服之,久久有效。(《海上名方》)

②治赤眼后生翳膜:兰香子洗净晒干,每用一粒,以筋点眼眦头,闭目,须臾自随泪出,翳膜在上,如鱼眼然。再易一粒,以病退为度。或兰香子为细末,以黍米大,点眼眦头。(《普济方》)

③治走马牙疳,小儿食肥甘,肾受虚热,口作臭息,次第齿黑,名曰崩砂;渐至龈烂,名曰溃槽;又或出血,名曰宣露;重则齿落,名曰腐根:兰香子末、轻粉各一钱,密陀僧(醋淬,研末)半两。和匀,每以少许敷齿及龈上,内服甘露饮。(《活幼口议》)

用法

内服:煎汤,0.8~1.5钱。外用:研末点掺。 内服:煎汤,3-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点目。

注意事项

《江苏药材志》:”凡风寒头目作痛者忌用。“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兰香子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