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山虫草

中药材源远流长,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效果备受瞩目。本文将介绍“凉山虫草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。

名称

凉山虫草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凉山虫草

出处

始载于《四川通志》。

来源

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 本品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子座组成。虫体似蚕,长3-6cm,直径0.6-1cm,外表菌丝膜棕褐色,虫皮暗红棕色,足和气门不明显;断面类白色,周边棕褐色。子座细长,单生,长10-30cm,直径1-2mm,少数上部分枝,不规则弯曲或扭曲,黄棕色或黄褐色;头部圆柱形或棒形,表面可见黑褐色小点(子囊壳突出于表面),不孕顶端长3-5mm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。气微腥。味淡。

显微鉴别 子座头部横切面:子囊壳于表面生,基部突出于子座外,近卵形,长400-740μm,直径300-450μm;子囊圆柱形,长260-480μm,直径8-12μm,子囊盖盔帽形;子囊孢子线形,长60-350μm,直径2.5-3.5μm,多横隔。

虫体横切面:体表菌丝膜黄褐色至棕褐色,厚260-520μm,菌丝少有分枝,直径约3μm。虫皮外表为一层黄棕色蜡质物。体表刚毛深黄色,基部宽大,直径约23μm。体内充满白色菌丝,隐约可见内部的部分器官,如气管及残存的肠腔。

图片

中药材凉山虫草图片

药性

味道

归经

肾、肺

功效

补肺益肾

用法

内服:煎汤,5-10g;或与鸡、鸭炖食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凉山虫草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