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茎

中药材以其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药用价值,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本文将介绍“芦茎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带大家领略中医药学的魅力所在。

名称

芦茎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苇茎、嫩芦梗、嫩芦梗、芦茎

出处

《唐本草》 出自《唐本草》。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,长30cm,直径0.4-0.6cm。表面黄白色,光滑,具光泽。有的一侧显纵皱纹,节间长10-17cm,节部稍膨大,有的具残存的叶鞘,叶鞘外表面具棕褐色环节纹,其下有的具3-5mm宽的粉带,内表面淡白色,有的具残存的绒毛状髓质横膜。质硬,较难折断,断面粗糙,中空;气微,味淡

图片

中药材芦茎图片

药性

寒、无毒

味道

归经

心、肺

功效

止咳、解毒、清肺、排脓

应用举例

治咳有微热,烦满,胸心甲错,是为肺痈:苇茎二升(切,以水二斗,煮取五升,去滓),薏苡仁半升,槐仁三十枚,瓜瓣半升。细切,纳苇汁中,煮取二升,服一升,当有所见吐脓血。(《千金方》苇茎汤)

用法

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者2~4两)。 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可用至60-120g。外用:适量,烧灰淋汁;熬膏敷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芦茎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