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资料合集,免费下载

中药材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。本文将介绍“蟆”的别名、炮制方法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为大家呈现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。

名称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蛙黾、蝈、蟹蟆、土蛙、蟆、蛤、蛤蟆、虾蟆

出处

《本经》 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图片

中药材蟆图片

炮制
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使虾蟆,先去皮并肠及爪子,阴干,然后涂酥炙令干,每修事一个,用牛酥一分,炙尽为度。" 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使虾蟆,先去皮并肠及爪子,阴干,然后涂酥炙令干,每修事一个,用牛酥一分,炙尽为度。

药性

寒、无毒

味道

甘、辛

归经

脾、心

功效

痈肿、清热解毒、消积、健脾、助阳、健脾胃、补虚羸

应用举例

①治瘰疬溃烂:黑色虾蟆一枚,去肠,焙、研,油调敷之。忌铁器。(《纲目》)

②治湿瘑:干虾蟆一个,烧灰,细研为末,以猪脂调,涂敷疮上,日三、五度。(《圣济总录》虾蟆灰涂敷方)

③治小儿患风脐及脐疮久不瘥者:烧虾蟆杵末敷之,日三、四度。(《外台》)

④治小儿口疮:虾蟆(炙),杵末敷疮上。兼治小儿蓐疮。(《子母秘录》)

⑤治小儿洞泄下痢:烧虾蜞末,饮调方寸匕服。(《子母秘录》)

⑥治小儿急疳:虾蟆一枚(去爪,烧作灰),熊胆(研)、麝香(研)、猪牙皂荚(去皮、子,炙)、白芜荑各一分。上五味捣研为末,炼蜜丸如绿豆大。每服五丸至七丸,米饮或温水下,日三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虾蟆丸)

⑦治蝮蛇螫伤;生虾蟆一枚,捣烂敷之。(《外台》)

用法

内服: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、研末掺。 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掺。内服:入丸、散,适量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蟆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