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白苏

中药材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医药智慧,是中医药学的瑰宝之一。本文将介绍“青白苏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探索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,让大家领略中药材的神奇魅力。

名称

青白苏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臭苏、青白苏、荠薴

出处

出自《唐本草》。

1.《本草图经》: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物,非水苏。水苏叶有雁齿,气香而辛,荠薴叶上有毛,稍长,气臭。

2.《纲目》:荠薴处处平地有之。叶似野苏而稍长,有毛,气臭,山人茹之,味不甚佳。《日华子》释水苏云,一名臭苏,一名青白苏,

来源

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,茎呈方柱形,长20-50cm,近无毛,质脆。叶卷曲皱缩,展平后呈卵形、阔卵形或菱状卵形,长1-3cm,宽1-2.5cm,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粗锯齿。演唱肯穗状花序花多皱缩成团,花冠黄白色。小坚果卵圆形。气特异清香。味辛、凉。

图片

中药材青白苏图片

药性

味道

归经

胃、大肠

功效

和胃、制酸、利水消肿

用法
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青白苏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