雀食地榆

中医资料合集,免费下载

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,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。本文将介绍“雀食地榆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等知识,为大家呈现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,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。

名称

雀食地榆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隔山消、紫地榆、红地榆、万两金、雀食地榆、万榄筋、红寒药、赤地榆

出处

《滇南本草》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。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干燥根表皮暗褐色,内皮紫色,多皱缩纹理,有须根痕。药材多斜切成片,片长约2.5厘米,阔约1~1.5厘米,厚约2~5毫米;切面黄棕色,木部与皮部常分离,本部色泽较深。易折断,断面粉质样。无臭,味苦。以皮紫心黄者为佳。 性状鉴别 紫地榆根呈圆锥形,长5-15cm,直径1-1.5cm,略弯曲或有分枝。表面紫褐色或暗褐色,有须根痕。质坚实,易折断,断面不平整,粉质,黄棕色,皮部与木部易分离。气无,味苦涩。

图片

中药材雀食地榆图片

药性

微寒

味道

苦、涩

归经

胃、肝、脾、膀胱

功效

止血、止泻、止痢、消炎、止痛、涩肠、健胃、活血、收敛止血、清热利湿、凉血止血、消食健胃

应用举例

①治面寒背寒肚腹疼痛:赤地榆一钱为末,热烧酒下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②治肠胃积热,大肠经便血或肠风便血,红血痢症:赤地榆一两,槐角(炒,或花亦可)三钱,枳壳五钱,黄芩三钱,荆芥穗二钱,全秦归五钱,黄连(酒炒)二钱。共为细末,合丸桐子大。每服二钱,米汤下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③治气管炎:紫地榆五钱,陈皮三钱。兑红糖,水煎服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
用法

内服:煎汤,3~5钱;浸酒或入丸散。 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烂敷;或研末调敷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雀食地榆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