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药材源远流长,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医疗效果备受瞩目。本文将介绍“羊肉”的别名、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,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。
名称
羊肉
类别
食材
别名
羊肉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 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图片

药性
平、温、无毒
味道
甘
归经
肾、脾、胃、心
功效
开胃、止痛、补虚、温中、益气、缓中、明目、壮筋骨、厚肠胃、益气养血、温中健脾、补肾壮阳、补中益气
应用举例
①益肾气,强阳道:白羊肉半斤。去脂膜,切,作生,以蒜韭食之,三日一度。(《食医心镜》)
②治五劳七伤虚冷:肥羊肉一腿。密盖煮烂,食汤及肉。(《纲目》)
③治产后腹中疞痛及腹中寒疝,虚劳不足:当归三两,生姜五两,羊肉一斤。上三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日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当归生姜羊肉汤)
④治胃反,朝食夜吐,夜食朝吐:羊肉,去脂膜,作脯,以好蒜、韭空腹任意多少食之。(孟诜《必效方》)
⑤治虚寒疟疾:羊肉,作臛饼,饱食之,更饮酒,暖卧取汗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⑥治三阴疟及久疟:羊肉、甲鱼。寒多倍羊肉,热多倍甲鱼,加糖、盐炖,服一小碗。(《浙江中医杂志》(1):1959)
⑦治胃寒下痢:羊肉一片,莨菪子末一两。和,以绵裹纳下部。(《外台》)
⑧治崩中去血,积时不止:肥羊肉三斤,干姜、当归各三两,生地黄二升。上四味细叨,以水二斗,煮羊肉,取一斗三升,下地黄汁及诸药,煮取三升,分四服,尤宜羸瘦人服之。(《千金方》)
用法
内服:煮食或煎汤。 内服:煮食或煎汤,125-250g;或入丸剂。
注意事项
凡外感时邪或内有宿热者忌服。
①《金匮要略》:"有宿热者不可食之。"
②《本草经集注》:"有半夏、菖蒲勿食羊肉。"
③《千金·食治》:"暴下后不可食羊肉、髓及骨汁,成烦热难解,还动利。"
④《医学入门》:"素有痰火者,食之骨蒸。" 外感时邪或有宿热者禁服。孕妇不宜多食。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羊肉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2 如有侵权,请扫描网站右下角微信公众号联系站长做删除处理。
3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。
5 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4.0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