柘木

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资源,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。本文将介绍“柘木”的别名、性状特征、性味归经等知识,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材的魅力。

名称

柘木

类别

药材

别名

柘木

出处

《本草拾遗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
1.《本草衍义》:柘木,里有纹,亦可旋为器。叶饲蚕曰柘蚕。叶硬,然不及桑叶。

2.《纲目》:杨,处处山中有之,喜丛生。干疏而直,叶丰而厚,团而有尖。其实状如桑子而圆粒如椒,名佳子。其木染黄赤色,谓之柘黄。

来源

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性状

性状鉴别 木材圆柱形,较粗壮。全体黄色或淡黄棕色。表面较光滑。质地硬,难折断,断面不平坦,黄色至黄棕色,中央可见小髓。气微,味淡。

图片

中药材柘木图片

药性

温、无毒

味道

应用举例

①治月经过多:柘树、马鞭草、榆树。水煎兑红糖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②洗目令明:拓木煎汤,按日温洗。(《海上方》)

③治飞丝入目:柘树浆点(目)了,绵裹箸头,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。(《医学纲目》)

用法
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 内服:煎汤,15-6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
看完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中药材“柘木”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,本文数据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相关书籍,如有记录不全、错误或其他观点,欢迎大家留言反馈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5 分享
yaocai的头像-青囊智
相关推荐